木板模vs.鋁板模vs.塑鋼板模的優劣

木板模vs.鋁板模vs.塑鋼板模的優劣

系統模板在台灣建築業的應用日益普及
木板模vs.鋁板模vs.塑鋼板模的優劣

「以精湛工藝、嚴謹工法,打造標竿工程,成為引領城市進步的建築典範!」
美樂3D營造建設工程配模系統
Ai精快算系統 ERP工程計算方式全套管理軟體
提供智慧手機 打造客製化 閱讀施工圖查詢索引 


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建築市場中,系統模板已成為提升建築效率、降低成本、確保施工品質的重要工具。無論是高層建築、橋梁工程、隧道建設還是一般民用住宅,系統模板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了解系統模板的特性與優勢,對於建築從業者和相關專業人士而言至關重要。

系統模板的發展與混凝土建築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。傳統上,建築模板多使用木材,這種方式雖然簡單,但存在耗材大、效率低、品質不穩定等問題。隨著現代建築規模擴大和高層建築的發展,傳統木模板已無法滿足建築業的需求,系統模板應運而生。

系統模板的發展可追溯至20世紀中期。1950年代,歐洲建築業開始嘗試使用鋼製模板系統;1960年代,鋁合金系統模板誕生,因其輕便、耐用的特性迅速在全球推廣;1970年代,模板系統開始與腳手架系統整合,形成更完善的施工系統;1980年代,大型預製模板系統出現,使大面積混凝土澆築成為可能;1990年代至今,隨著建築信息模型(BIM)技術的發展,系統模板設計更加精確和高效。



鋼製系統模板 強度高、剛性好、耐用性強 大型工程、高層建築、橋梁 300-500次
鋁合金系統模板 重量輕、防腐蝕、安裝便捷 住宅建築、中小型工程 200-300次
塑料系統模板 輕便、成本低、防水性好 臨時性工程、裝修工程 50-100次
複合材料系統模板 輕質高強、耐腐蝕、保溫性好 特殊要求工程、裝配式建築

 


系統模板的組成部分
可重複使用上百次,減少木材浪費
不變形、不吸水,品質更穩定
回收再製,真正落實循環經濟

系統模板作為一個完整的工程系統,由多個精心設計的組件構成。
了解系統模板的各個組成部分,有助於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正確使用方法。一套完整的系統模板通常包括以下主要組件:

面板組件:系統模板的基本單元,直接與混凝土接觸,決定混凝土表面品質。常用材質包括鋼板、鋁板、塑料板或複合板材,表面通常覆有特殊處理層以便脫模。
框架結構:為面板提供支撐和增強,通常採用鋁合金或鋼材製作,決定了模板的整體強度和剛度。
支撐系統:確保模板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保持穩定,包括支撐柱、支撐架、斜撐等。
連接件:用於連接各個模板單元,形成完整的模板系統,包括螺栓、銷釘、卡扣等。
調節裝置:用於調整模板位置和確保垂直度、水平度,包括調節螺桿、頂托等。
角部配件:用於處理牆角、柱角等特殊部位,確保結構完整性。
工作平台:為施工人員提供操作空間的平台系統,通常與模板系統集成。
安全防護設施:包括護欄、安全網等,確保施工安全。

系統模板的各組件都經過精確設計和製造,彼此之間配合緊密,形成一個協同工作的整體。這種精心設計的系統保證了模板安裝的準確性和施工過程的安全性,同時也便於拆卸和重複使用。優質的系統模板組件還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,可以在多個工程項目中循環使用,大幅降低長期成本。

從事系統模板工程有四大關鍵,缺一不可。
模板選擇:塑膠模板,鋁模,不同的廠家會有自己的尺寸規格,基本上不能交互使用。
技術工法:不同廠家的模板,組合方式,併接方法會有不同。一定得由自家構件發展出自己的施工方法。
工班訓練:不同的材質,規格,衍生出不同工法。工班必須經過專業的訓練,才能正確有效率地組合模塊。尤其是木模工班有很多觀念是和系統模組立對抗的。必須要有全新的邏輯訓練才能將木模工班轉型成為系統模工班。
配模計劃:系統模板一定要有配模施工圖,要事先檢討結構設計圖,制定配模計劃。其中要包括配模施工圖,料單,加固定構件,攜行五金等。有了配模計劃才能預先準備模板組件,知道組立模板會遇到什麼困難以利工班施作。

關鍵:不只比拼材料與結構,而是提升「智慧施工」的整體效率。